洪雅县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2023-11-07       浏览次数:0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深秋时节,洪雅县城西,青衣江碧波荡漾,偶有野鸭掠过;岸边草木依然苍翠,景观节点还有鲜花点缀;滨江草坪,市民三五成群搭起帐篷,大人们闲坐品茗,孩童追逐嬉戏,在温柔秋风中享受“慢时光”。近年来,洪雅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深入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全面建设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贡献了洪雅力量。

如今的洪雅,处处呈现如城西滨江公园般“水清、岸绿、景美”的和谐画卷,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可感可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A
夯实河湖生态基底

近日,在洪雅县城区污水管网综合整治项目洪雅县城中正街施工现场,道路两侧被施工方用挡墙封挡,挡墙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管网铺设工作,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我们分段施工,下一步将对下正街、修文路、田锡水景等分段进行综合整治。”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该县城市管网建设项目子项目之一,目前进度近半,预计明年6月底全面完工。

一条条污水管道、一根根排水管,犹如新生的“血管”,将让过去污水外溢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将解决排污“顽疾”等问题,实现“雨水进河、污水进厂、各行其道”,保护水体安全,同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今年投资1.1亿元,全面开展城区污水管网综合整治、老旧排水管网改造等项目。”洪雅县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加快城区雨污管网建设的同时,镇级和乡村配套管网也同步推进,构建县、镇、村三级污水治理系统。

投入8000万元,完工投用撤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天宫、金釜等9个撤并乡镇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以及配套管网7.8千米;投入1.5亿元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接管、一体化设备、微动力处理池、无动力三格池+人工湿地和房前屋后自然消纳等五种模式,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同时,还有序推进护岸堤防项目建设。已累计投资3亿元,新建达标堤防70公里。今年投入8500万元建成青衣江文塘大堤罗坝孙坝段、花溪河杨坝天宫段生态堤防12km。大力推进绿植护岸,先后实施青衣江两岸景观工程绿化护岸4.6万m²,在花溪河沿岸栽种竹子2.2万株,实施岸线绿化提升11km,绿色生态屏障不断夯实。

 

B

多方联合联动

系统治理成效显著

在河湖治理工作推进过程中,洪雅县坚持系统治理思维,水利、农业、环保等多部门联合联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零碳农业,有效解决农业养殖面源污染问题,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污染源。

近日,在位于洪雅县东岳镇的现代牧业牧场内,操作员摁下粪污处理系统开关,经过发酵的奶牛粪便在干湿分离机满负荷运转下,沼渣和沼液成功实现分离。沼渣进入堆场,高价售出用作有机烟草底肥,而沼液则通过低压管道输送到田间地头,成为茶叶、蔬菜、牧草等的有机沼液肥。

在距现代牧场11千米外的一片白茶园内,农场主聘请的工人正将喷管接在直达田间的沼液输送管道接口,为2000多亩白茶浇灌有机沼液肥,为来年白茶的质与量打下基础。这样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牧场6000多头奶牛所产粪便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更能为周边农业生产源源不断提供有机沼液肥。

据介绍,洪雅县从2006年起就开始研究种养循环技术,目前已形成“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循环”的成熟模式,基本实现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初步形成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绿色发展格局。这既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的问题,又解决了农业种植的肥料问题,种养业效益实现“双提升”。

目前,洪雅县依托现代牧场、新希望等畜牧龙头企业,大力建设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先后建成东岳、槽渔滩、中保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止戈、将军、三宝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洪川、余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循环支撑发展茶叶1.4万亩、粮油1.3万亩、牧草1万亩、蔬菜1万亩、林果0.7万亩、藤椒0.6万亩,年消纳沼液40万吨,园区内化肥施用量减少80%以上,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节约了化肥开支,提升了土壤肥力。

而在零星养殖区域,该县借鉴大型种养循环园区经验,推动小循环系统全覆盖,密闭面源污染末梢。所有养殖场实行“1+1”小循环,实现一个畜禽养殖场配套一片种植园的“1+1”模式,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C

全域推广“解放模式”

打通基层河湖治理“最后一公里”

“我们村内有青衣江、伍村河、赵工堰、花溪渠等水域,水系多,难管理,按要求我每周至少巡河2次,但实际上我每天在村里跑,路过河边就会瞄一眼,看见有人往河道倒垃圾、非法垂钓等行为就现场纠正。”11月5日,和煦的秋阳透过树叶缝隙,洒满河边,洪雅县将军镇联和村村级河长余建强正沿着伍村河巡查。

今年以来,联和村大力推广“解放模式”,村里的巡河员们风雨无阻,严格落实河长巡河机制,检查水域是否清洁、畅通,排查是否存在非法排放,捡拾水域附近垃圾,向群众普及爱河护河知识,遇到问题详细记录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只有这样扎实干了,才能确保河道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余建强介绍,今年以来,联和村已开展保洁行动22次、清河行动30余次,解决了河湖环境问题11个。

此外,联和村内设立乡风文明生态超市,实行举报积分兑换机制,激发全村群众参与河湖保护监督的积极性。自实行该机制以来,收到3条举报线索,办结3条,累计兑换1000积分的奖励物品。在这样的河湖管护体制机制下,村内水清了、树绿了,人居环境不断向好。

东岳镇天宫村提炼出河湖管护“三字诀”,通过“支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以产业后劲助推管护动力;瓦屋山镇炳灵社区探索“水旅融合”治水模式,通过“河长管理+群众举报+反馈处理”模式,减少旅游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打造“水美+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经济。

联和村、天宫村和炳灵社区的巡河护河工作只是洪雅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缩影。

去年,洪雅县在每个镇各选1个村进行“解放模式”推广试点。今年初,按照省、市河湖长制工作会议精神,该县开始全域推广“解放模式”,进一步深化基层河湖管护体制机制。目前,已全部编制完成“一村一策”,设置了村级“河长工作室”76个,组建了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共228支,设置了乡风文明生态超市34个,完成了工作制度、村域水系图和河湖管护意见箱上墙等基础工作。全县各级河长共巡河16025次,发现问题93个,解决问题93个,清理垃圾、漂浮物163.4吨,境内总长950千米的330余条大小河流水质持续改善。监测数据显示,省级河流青衣江洪雅县流域1-10月水质均为Ⅱ类及以上,稳定达标,其中2月、3月水质更是自2017年实施河长制以来首次达到Ⅰ类。

随着“解放模式”的不断推进,洪雅又创新开展“四个一”模式,即在硬件上安装了一批宣传标牌、在软件上提炼了一套管理模式、在形式上创作了一部文艺作品、在机制上创新了一种激励办法。“解放模式”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效果逐步显现,群众对河湖长制工作、基层河湖管护的认识及环保意识、参与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全员护水、全员共享的良性循环。
打赏
凡注明"来源:眉山买房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